湘云鲫养殖秘籍:高效养殖技术全解析
探索湘云鲫养殖之道,我们从刘筠院士的科研结晶开始。湘云鲫,这一三倍体新型鱼类,以其不育、生长迅速、食性广泛、抗病力强等特性,成为养殖业的新宠。它不仅适应性强,而且能在低氧低温环境中生存,是池塘、湖泊、水库、稻田和网箱养殖的理想选择。
养殖湘云鲫,首先得选好池塘。理想的池塘应该是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四周开阔,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在8亩到10亩之间,蓄水深度约2米。水源要充足,水质要好,能够灌排自如,最好是位于河床两边或水库下面的池塘。
选择鱼种时,要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体匀称、规格整齐的冬片或春片,每尾重50克到80克。年初放养,避开夏花,以保证生长速度。
放养规模要适中,每亩放养1000尾到1200尾湘云鲫,搭配150尾鲢鳙。湘云鲫既有吃食性,又有滤食性,搭配过多鲢鳙会影响主养鱼生长。放养量过大或过少,都会影响产量和驯食效果。
饲料投喂要讲究,选择配合颗粒饲料,避免粗饲料。精料要新鲜,粗蛋白含量要在30%以上。投喂时要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鱼种下塘后要经过一周左右的驯食,投喂时掌握“慢-快-慢”和“少-多-少”的方法。湘云鲫摄食快、面积大、时间短,因此要根据水温、天气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面积。投喂时配以浮萍、水葫芦,增加鱼体对维生素的摄取,效果更佳。
控制水质是关键。湘云鲫需要一定的水体肥度,水体透明度应保持在20厘米到40厘米之间。低于20厘米时,需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并在中午时分开动增氧机2小时左右,确保水体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高于40厘米时,需施放肥料,增加水体肥度。
预防鱼病也不可忽视。湘云鲫抗病力强,但为确保万一,高温生长旺季,每半个月每亩用生石灰30公斤到50公斤泼洒消毒,既可杀菌,又可增加水体碱性。
冬春季节,湘云鲫抗低温能力强,在水温10°C到15°C时仍能正常摄食生长。此时要继续投饵,加强培育,充分发挥湘云鲫低温季节生长的优势。
最后,合理轮捕轮放,提高经济效益。湘云鲫易起捕,标准池塘的网捕率可达80%以上。年初放养的鱼种,可在5月末至7月初出售。捕大留小,避开秋季大量出鱼,卖鱼难的现象,获得较高食畅销价,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起到稀疏池鱼密度的作用。至7月份80%以上的鱼被起捕上市后,再补放大规格湘云鲫夏花,亦可在第二年出鱼淡季3月至5月上市。这样,养殖湘云鲫不仅高效,而且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