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旱稻栽培:逆境中孕育的希望
在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镇合利村,农民孙宝祥今年从北京中国农科院引进旱稻65新品种,试种10亩,在严重旱灾的考验下,秋后实收旱稻谷2521kg,平均亩产达到了252.1kg。这一成功案例不仅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也为旱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选择优质品种,适应生育周期
旱稻的成功栽培,首先在于品种的选择。优质的旱稻品种不仅要米质优良、品味上乘,还要与水稻优质品种相媲美。此外,选择的品种生育期要与当地的无霜期相匹配,以安达市为例,无霜期约为125天,因此选择生育期约120天左右的品种更为适宜。
精细整地,科学施肥
旱稻的种植方式与平播小麦相似,整地施肥方法也基本相同。选择净茬如玉米、大豆茬进行秋整地秋施肥,使用大型机械深松浅翻,确保土壤深松18-22cm,浅翻15-17cm。在整地前施足农家肥,每亩2立方米以上,并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化肥,标准为每亩磷酸二铵15kg、尿素10kg、硫酸钾5kg。
精选良种,科学播种
旱稻种子的精选与水稻种子精选方法一致,首先要进行发芽试验,确保发芽率在95%以上。采用食盐水或黄泥汤选种,然后进行种子消毒,以备播种。旱稻播种方法与小麦相似,使用48行播种机,调整至25cm行距,单行下种条播。播种期一般在5月5日左右,亩用干籽5-6kg,保苗16-19万株为宜。
田间管理,水肥协调
旱稻的田间管理要根据生育进程、土壤理化性质和气候条件进行中耕除草和灌水追肥。灌水原则是遇旱即灌,保持田间持水量在60%左右。追肥时,分蘖期亩追施尿素10kg,穗肥5kg,严格控制追肥数量,避免贪青晚熟。除草从出苗后开始,人工除草既能铲草又能疏松土壤,效果优于化学除草。
通过上述技术环节的把握,旱稻栽培在黑龙江的实践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