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的绿色先锋——钙果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在退耕还林的绿色革命中,钙果以其卓越的生态适应性和经济价值,成为了干旱地区的新宠。钙果,这一由山西农业大学杜俊杰教授团队精心选育的树种,以其成活率高、生长迅速、食用性强和高效益的特点,被国际专家鉴定为领先水平的成果。
钙果,学名欧李,是一种矮小的灌木果树,株高0.5至1米,株丛占地0.2至0.5平米,开白花或粉花,花期在4月下至5月初。与野生欧李相比,钙果形似樱桃,味似李子,酸甜适口,风味清香独特。它不仅抗寒抗旱抗贫瘠,而且适应性强,能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中以及南方冬季0—10°C的温度时间累计800小时以上的广大地区生长,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7.0-7.5。
钙果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果树的高产和早收,更在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每百克鲜果钙、铁含量分别可达60mg和1.5mg,远超苹果的9mg和0.24mg。果实中17种氨基酸总量高达338.3—451.7mg/100g,是儿童和老人的高级保健水果。一年生苗子栽后当年可开花结果,第二年亩产200千克以上,第三年可达1000千克以上,这在果树上极为罕见。
除了作为果树,钙果的仁和根皆可药用,其仁每公斤售价近百元。果实加工成果汁、果酒、密饯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环境美化方面,钙果也能大展身手,春天观花、夏天赏叶、秋季品果,盆景株型紧凑,既美观又实用。
钙果的根系庞大,网状结构,固土保水能力强,旱时能抗旱,雨季能贮水,在阳坡种植成活率很高。9:1的根冠比,使土壤不易被雨水冲刷,生态效益显著。
钙果的栽培技术也相对简单,选地整地、苗木栽植、栽后管理等步骤都有明确的指导,确保了钙果的高成活率和丰产性。病虫害防治方面,钙果的病虫害较少,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喷石硫合剂和使用农药防治蚜虫。
综上所述,钙果不仅是退耕还林的理想树种,也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它的推广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干旱地区农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