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春播小麦新贵——“辽春26”的丰收秘诀

2024-10-21 16:07:32

在辽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辽春26”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由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精心培育的小麦品种,自1997年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选育和试验,终于在2009年和2010年的区域试验中展现出了其非凡的潜力。

“辽春26”的幼苗直立,叶片绿色,剑叶上冲,叶耳淡紫色,这些特征不仅美观,更预示着其强健的生长力。株高88厘米,成株叶片数7片,穗纺锤型,穗长7.5厘米,小穗15~17个,穗粒数31.4粒,长芒、白壳、红粒,这些数据背后是科研人员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春播生育期平均80天,虽比辽春10号晚一天,但其春性特点和较抗倒伏的特质,让“辽春26”在田间管理上更为省心。而其籽粒椭圆形,硬质,千粒重35.8克,更是确保了其优良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测定中,“辽春26”的容重达到782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7.59%,湿面筋含量35.96%,面团稳定时间2.8分钟,这些指标均显示出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优越性。

在抗病性方面,“辽春26”同样表现出色,高抗秆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这意味着它在面对自然挑战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健康。

产量表现上,“辽春26”在2009~2010年的试验中,平均产量达到328.2公斤,比对照辽春10号增产10.6%,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337.1公斤,增产10.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辽春26”的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上,“辽春26”要求3月10日至3月25日播种,亩播种18~20公斤,行距20厘米,播幅5~8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亩保苗数43~45万株,成穗数43~45万穗。苗期追施尿素20公斤,同时注意防治蚜虫和螟虫,确保丰收。

适宜地区方面,“辽春26”特别适合在辽宁地区灌溉种植,这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辽春26”,这个名字不仅代表了一种小麦品种,更象征着辽宁地区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对丰收的期待。随着“辽春26”的推广,相信它将为更多的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