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黑农60”:黑龙江的农业新宠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种名为“黑农60”的大豆品种正悄然成为农民的新宠。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精心培育,这款大豆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赢得了国家的认可,获得了国审豆2009006的审定编号。
“黑农60”源自黑农38与黑农45的杂交,展现出了一种亚有限结荚的生长习性。它的生长周期为119天,叶片圆润,花朵洁白,植株平均高度为85.6厘米,拥有15.9个主茎节,有效分枝仅为0.1个。在每个植株上,平均有34.1个有效荚,76.1粒种子,单株粒重达到14.2克,百粒重为19.0克。种子呈圆形或椭圆形,种皮为黄色,带有黄脐。
在抗病性方面,“黑农60”表现出中抗灰斑病的能力,对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有中等抗性,但对3号株系则较为敏感。此外,它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忽视,粗蛋白含量高达38.30%,粗脂肪含量为22.06%,这为大豆的多种用途提供了坚实的营养基础。
在产量方面,“黑农60”同样表现不俗。2007年的区域试验中,亩产达到176.8千克,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3.9%,这一增长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2008年续试时,亩产为166.6千克,虽然增产幅度降至1.9%,但两年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仍达到了171.7千克,比对照增产3.0%。2008年的生产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亩产达到176.9千克,比对照增产4.3%。
对于想要种植“黑农60”的农户来说,栽培技术要点也相当明确:适时播种,每亩种植密度控制在1.67至2.0万株之间。施肥方面,每亩需施用有机肥1333千克,磷酸二铵6.67千克,钾肥2千克。
最终,经过严格的审定,“黑农60”被认定为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并通过审定。它适宜在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吉林东部山区进行春播种植。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也为大豆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