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革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农科2号”桑蚕品种

2025-07-28 05:15:24 发布

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精心培育下,“农科2号”桑蚕品种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经济效益,成为蚕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这一品种的审定编号为浙审蚕2018001,由王永强、姚陆松、杜鑫、孟智启、何秀玲等专家领衔选育,融合了华光和秋丰A等优秀基因,打造出了这一双限性四元蚕品种。

“农科2号”的全龄经过仅需22天2小时,展现出了其快速生长的特性。它的卵呈灰褐色,卵壳淡黄色,孵化齐一,实用孵化率高达98.3%。在生长过程中,1~2龄的蚕表现出强烈的趋光和趋密性,需要及时匀座扩座。壮蚕时期,蚕体青白色,粗壮且斑纹限性,雌蚕为普通斑,雄蚕为素蚕,易于区分。老熟时,蚕齐涌上簇,营茧速度快,茧层厚且洁白,椭圆形,缩皱中等,解舒性好,净度优,纤度中等。

在抗性方面,“农科2号”的四龄起蚕虫蛹率达到98.60%,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仿,显示出良好的抗病能力。品质上,它的茧丝质优良,万蚕产茧层量、茧丝长、解舒丝长、出丝率均优于对照种,净度与对照种相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品种在杂交种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蚕体斑纹鉴别雌雄,利用雄蚕多次交配的特性,适当多养雌蚕少养雄蚕,从而提高蚕种生产效率与杂交率,降低生产成本。

产量表现上,“农科2号”同样出色。在浙江省2014、2015年两年的实验室鉴定中,四龄起蚕虫蛹率、万蚕产茧层量、解舒丝长、净度等主要指标均优于对照种。农村区试点的成绩也显示,张种产茧量和张种产值均有所增加,茧丝长、解舒丝长、干毛茧出丝率等指标也有显著提升。

饲养“农科2号”时,需要注意按二化性蚕品种标准催青,稚蚕期及时匀座扩座,壮蚕期稀放饱食。由于该品种体形大,抗闷热性能稍差,应避免食用湿叶和恶劣环境,注意防病、防高温,壮蚕期和蔟中注意通风。在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建议使用塑料折蔟等用具,以提高方格蔟进孔率。

综上所述,“农科2号”以其茧形大、产量高、丝质优等特点,成为蚕区春期及环境条件相似季节的理想选择,为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