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碱湖惊现珍稀螺旋藻,开启绿色健康新篇章
2025-08-17 05:49:50 发布
在内蒙古广阔的毛乌素沙地中,碱湖的神秘面纱被科研人员缓缓揭开。2月21日,内蒙古农业大学乔辰教授和李博生副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在这片碱湖中,他们首次发现了纯天然、低温型的钝顶螺旋藻。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也为螺旋藻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天地。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乔辰教授和李博生副教授就注意到毛乌素沙地碱湖中存在形态各异的螺旋藻。经过长达四年的分离、纯化、观察和比较研究,他们最终确认了四种螺旋藻的存在,其中鄂尔多斯螺旋藻和巴彦淖尔螺旋藻为世界首次发现,而钝顶螺旋藻和方胞螺旋藻则是中国首次发现。
从2000年起,科研团队对钝顶螺旋藻的生态适应性和酶分子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毛乌素沙地碱湖的钝顶螺旋藻在0至8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其生长温度范围为6至40摄氏度,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4摄氏度。与国外引进的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相比,毛乌素沙地碱湖的钝顶螺旋藻在低温下的活性分别高出1.2倍和1.3倍,证实了其耐低温型、广温型的特性。
此外,乔辰教授和李博生副教授还在国内首次利用300平方米的养殖池,实现了用天然湖水养殖钝顶螺旋藻,并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这标志着我国螺旋藻产业结束了长期使用进口藻种的历史。
螺旋藻,这一属于蓝藻门、蓝藻纲、段殖体目、颤藻科、螺旋藻属的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保健品和最理想的食品”。它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辐射、抗癌、防癌等多重功效。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碱湖的这一发现,不仅为螺旋藻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不仅是科研的胜利,更是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动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