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混优6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探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新混优6号,我们揭开了这一中籼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的神秘面纱。审定编号皖审稻20200012,新混优6号以其卓越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安徽省稻品种审定的新宠。
新混优6号以其平均株高133.2厘米、亩有效穗16.4万、每穗总粒数221.2粒、结实率81.3%和千粒重23.4克的优异表现,全生育期131.8天,比对照品种Ⅱ优838早熟6.6天。这一早熟特性,为农民朋友们争取了宝贵的种植时间,提高了种植效率。
在抗病性方面,新混优6号展现出了一定的抗性。2017年和2018年的抗性鉴定显示,该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有中等抗性,对白叶枯病有一定的感染性。因此,建议在种植过程中,特别关注这些病害的防治工作。
产量方面,新混优6号同样表现出色。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55千克,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94千克,均较对照品种有显著增产。2019年生产试验亩产更是达到了666.86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6.73%,显示出了其良好的产量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新混优6号推荐在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0天内,大田每亩用种量约1.0千克。栽插密度为每亩1.3-1.5万穴,株行距为16.7×26.7厘米或16.7×30.0厘米。施肥方面,每亩施基肥复合肥17.5千克、尿素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并在移栽7天后追施返青肥尿素5千克。灌水管理上,建议浅水栽插,保持2-3厘米浅水层促分蘖,适时落水烤田,保持湿润和间歇灌水,直至成熟前7天断水。病虫害防治上,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加强秧田期病虫防治。
综上所述,新混优6号以其早熟、高产和一定的抗病性,成为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的优选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注意对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将有助于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