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淡水白鲨养殖:热带水域的高效经济鱼类
在热带水域中,淡水白鲨以其快速生长和高经济价值成为了养殖业的新宠。这种热带鱼类对水温有着严格的要求,20至36°C是它们生长的理想温度。一旦水温降至14-18°C,它们的活动就会减弱,甚至停止进食,而低于12°C时,它们可能会死亡。因此,南方地区或温棚、火电场余热水养殖环境是它们的理想栖息地,pH值需保持在7.2左右。
淡水白鲨以其强大的低氧耐受力而闻名,它们的膘内密集分隔为大量泡囊状的呼吸小室,这些高度毛细血管化的呼吸小室是它们重要的辅助呼吸器官,使它们能够在空气中呼吸。在食性方面,淡水白鲨较为杂食,幼鱼主要以浮游动植物为食,而成鱼则以水生植物和人工饲料为主,它们也乐于摄食剩饭、麦糠、菜叶及动物尸体等。
在北方地区,当年鱼种在池塘养殖4-5个月可长到0.5kg至1kg,而在南方地区,这个数字可以翻倍。淡水白鲨的养殖方式多样,可以单独养殖,也可以与其他鱼类如四大家鱼、罗非鱼、虾蟹等混养,甚至可以采用网箱养殖。单养时,每亩放养1000-3000尾规格为5-10厘米的苗种,而混养则每亩放养60-100尾。网箱养殖则更为密集,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50-150尾体长8-10厘米的鱼种,每立方米可产成鱼60-100公斤。
日常管理中,苗种阶段可每天泼洒豆浆、粉状配合饲料等,随着鱼的成长,可以逐渐改用红虫、水蚯蚓或人工颗粒料投喂。投喂时需注意“三看”和“四定”原则,即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活动吃食情况,以及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饲料中应添加各种维生素,并添加大蒜素或鱼苗宁、鱼健康等药品,以预防肠炎、腐皮、疥疮等疾病的发生。水体中定期泼洒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药品,预防细菌性或病毒性病害。
在疾病防治方面,肠炎病、白点病、气泡病和烂腮病是淡水白鲨常见的疾病。肠炎病可以通过添加大蒜素或痢特灵到饲料中进行治疗,而白点病则可以通过泼洒驱虫精或添加鱼虫清到饲料中来治疗。气泡病的预防则需要在水体中使用化肥类如肥水宝或淡肥、磷肥、钾肥合剂,并注意保持水质清新。烂腮病则可以通过使用百毒清进行治疗。
淡水白鲨养殖简单,饲料要求不高,且其所具有的流酸软骨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商品鱼市场价值可达60-80元/公斤,经济效益显著,是目前我国较好的名特优鱼类养殖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