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的骄傲——蒙豆33号,大豆新贵的丰收秘诀

2024-08-03 03:37:00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一种名为蒙豆33号的大豆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地农业的新星。蒙豆33号,品种审定编号为蒙审豆2010003号,由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种子管理站共同培育,是蒙豆16号与意大利引进的Dekabig的杂交后代。

蒙豆33号的幼苗在阳光照射下,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下胚轴。成熟植株展现出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63厘米,拥有15.5个主茎节和0.1个分枝,单株有效荚数高达23.5个。叶片呈披针状,花朵洁白,覆盖着灰色的茸毛,给人以健康生长的印象。

其荚果形态弯镰,成熟时颜色深褐,70%的荚果内含3-4粒种子。种子圆润,种皮和种脐均呈黄色,百粒重达到19.5克,显示出其优良的遗传潜力。

在品质上,蒙豆33号同样表现不俗。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测定结果显示,其粗蛋白含量高达38.12%,粗脂肪含量为22.91%,这些指标均表明蒙豆33号具有高营养价值。

抗性方面,蒙豆33号同样表现出色。2009年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的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显示,蒙豆33号对大豆灰斑病菌7号具有抗性(2.58R),对大豆花叶病毒SMVI也有中等抗性(20.59%MR)。

在产量试验中,蒙豆33号连续三年表现出色。2008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170.5公斤,比对照品种北丰9号增产7.8%。2009年的两次区域试验和一次生产试验中,蒙豆33号的平均亩产分别为148.6公斤和151.4公斤,均比对照品种蒙豆12号增产超过5%。

蒙豆33号的栽培技术要点简单明了:亩保苗2.0-2.2万株。适宜种植地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要求≥10℃活动积温2300℃以上的地区。

蒙豆33号,不仅是呼伦贝尔农业科研的成果,更是当地农民增收的希望。这一品种的成功培育和推广,为大豆种植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