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农36号:吉林省大豆新希望,高抗病害增产显著
在吉林省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通农36号”的大豆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潜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审定编号吉审豆20200035,正式亮相于农业舞台。
“通农36号”是一种中熟大豆品种,它的生长周期平均为125天,比当地的对照品种吉育86稍晚一天成熟。这种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以其平均株高123.5厘米和主茎型结荚的特点,展现出了强大的生长力。其三粒荚多,荚熟时褐色的外观,以及圆叶、白花、灰毛的植株特征,都是其辨识度高的标志。
在品质上,“通农36号”同样表现不俗。它的籽粒为圆形,种皮黄色且有光泽,种脐也是黄色,平均百粒重达到了20.6克。更重要的是,这种大豆在人工接种鉴定中显示出高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的能力,这在大豆种植中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产量方面,“通农36号”在2018至2019年的联合体试验中表现突出。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达到了2850.2公斤,比对照吉育86增产6.3%;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2825.9公斤,增产3.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2838.0公斤,比对照吉育86增产5.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2820.4公斤,增产5.4%,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通农36号”的高产潜力。
栽培“通农36号”时,建议在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公顷保苗22万株。基肥应施有机肥2~3万公斤/公顷,种肥施磷酸二铵150公斤/公顷、硫酸钾50~75公斤/公顷。同时,要注意防治大豆蚜虫,并在8月中旬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
经过严格的审阅和评估,通农36号符合吉林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并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大豆中熟地区种植。这不仅是对通农36号品质的认可,也是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一大助力。随着“通农36号”的推广种植,吉林省的大豆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