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品种】中棉123:抗病高产,河西走廊的绿色希望

2025-07-10 05:10:21 发布

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广袤棉田中,一种名为“中棉123”的棉花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抗病性和高产潜力,成为当地棉农的新宠。这一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共同培育,以其稳定的生长特性和优异的产量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中棉123的生育期为130天,植株紧凑且株型筒形,株高约73厘米,展现出良好的田间长势。它的果枝为Ⅰ式,叶片大小适中,颜色鲜绿,第一果枝节位低至5.1节,单株结铃数高达7.5个。每个铃重约5.6克,衣分达到34.9%,子指为11.8克,霜前花率高达90%,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中棉123的高产潜力。

在抗病性方面,中棉123表现出色,田间种植鉴定显示其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这对于棉花种植来说至关重要,能有效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纤维品质方面,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7.8毫米,断裂比强度为27.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为2.7,断裂伸长率为6.55%,整齐度指数高达83.04%,这些指标均显示中棉123的纤维品质上乘。

产量表现方面,中棉123在2017-2018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子棉316.3千克、皮棉112.0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9%和10.1%。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子棉318.9千克、皮棉107.2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7.3%和9.2%,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棉123的高产特性。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中棉123适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亩保苗密度为1.0-1.1万株。施肥建议亩施尿素1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45公斤;追肥在初花期亩施尿素10公斤,有机肥10公斤,花铃期亩施尿素10公斤,有机肥10公斤。同时,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早期化控,防止旺长。

综合以上特点,中棉123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种植,不仅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为当地棉农提供一种新的、抗病且高产的棉花种植选择。随着中棉123的推广应用,河西走廊的棉花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