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麦114:四川农业大学的高产小麦新品种
蜀麦114,这个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异的表现,正逐渐成为长江上游地区小麦种植的新宠。国审麦20230003的编号,标志着蜀麦114已经通过了国家严格的审定标准,正式成为官方认证的小麦品种。
蜀麦114以其春性特点和188.6天的全生育期,比川麦42晚熟2.2天,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生长周期。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深绿,这些特征不仅使蜀麦114在视觉上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印象,更意味着其分蘖力强,能够带来丰富的产量。株高85.6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这些特性使得蜀麦114在田间管理上更为便捷,穗层整齐,熟相好,保证了收获时的高效率。
在产量方面,蜀麦114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19—2020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382.7千克,比对照川麦42增产4.40%;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426.4千克,比对照增产4.04%。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蜀麦114在产量上的潜力。
然而,蜀麦114并非完美无缺,它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和赤霉病,慢条锈病,因此在种植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治这些病害。品质检测显示,蜀麦114的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指标均达到了弱筋小麦的标准,这使得它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蜀麦114适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每亩基本苗12万至14万,这些具体的指导为种植者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审定意见指出,蜀麦114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组的多个地区种植,包括贵州、重庆、四川(除阿坝、甘孜州南部部分县以外)、云南、陕西南部、湖北十堰、襄阳地区以及甘肃陇南地区。
综上所述,蜀麦114以其高产、优质的特征,以及对特定病害的敏感性,成为了小麦种植者的新选择。随着其在更多地区的推广和应用,蜀麦114有望为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