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骄傲——两优8761,高效增产的中籼杂交水稻新品种
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两优8761的中籼两系杂交水稻品种脱颖而出,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栽培优势,成为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下的佼佼者。审定编号为皖审稻20200008的两优8761,是N876S与X1061的杂交结晶,以其独特的特征特性在众多水稻品种中脱颖而出。
两优8761的平均株高达到128.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为16.5万,每穗总粒数高达206.0粒,结实率高达85.2%,千粒重为24.9克。全生育期为137.3天,相较于对照品种Ⅱ优838,熟期短1.1天,这使得两优8761在农业生产中更具时间优势。尽管在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性上表现为中感,但两优8761在2017年和2018年的米质检验中分别达到了部标普通和部标三等,显示出其良好的食用品质。
产量表现上,两优8761同样不负众望。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631.0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35%;2018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656.24千克,增产8.01%;2019年生产试验中,亩产达到了674.79千克,增产6.68%,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两优8761在产量上的显著优势。
栽培技术要点上,两优8761需要在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龄控制在30天内,每亩用种量约1.5千克。栽插密度为每亩1.3-1.5万穴,株行距控制在16.7×26.7厘米或16.7×30.0厘米,以确保亩基本苗达到6-7万苗。施肥方面,需要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复水施穗肥,并根据苗情施粒肥,总施氮量控制在12-14千克。灌水管理上,应遵循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常露田的原则,及时烤田,并在孕穗至抽穗期间干湿交替灌溉,扬花期间不断水,直至收获前一周断水。病虫害防治方面,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并在秧田期加强病虫防治,特别是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重点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
经过严格的审定,两优8761符合安徽省稻品种审定标准,并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推广种植,但需要注意对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两优8761以其高产、优质的性状,为安徽省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水稻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