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8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优质新品种
探索水稻新品种,南红8号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脱颖而出。这一品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210051,源自南红1号与新1324的优良基因组合。南红8号以其感温型常规稻品种的特性,展现出晚造全生育期111至113天的短周期,比对标种粤红宝短1至3天,为农民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南红8号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强,这些特性使其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也能稳健生长。其株高107.9厘米,亩有效穗达15.6万,穗长22.5至22.6厘米,每穗总粒数在154至162粒之间,结实率高达83.2%至85.1%,千粒重23.1至23.2克。这些数据不仅显示了南红8号的高产潜力,也体现了其稳定的生长性能。
在抗病性方面,南红8号对稻瘟病展现出良好的抗性,全群抗性频率在81.3%至88.9%之间,病圃鉴定叶瘟1.4至1.5级、穗瘟1.8至3.0级。然而,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稍弱,需要在栽培过程中特别注意防治。
米质方面,南红8号达到了部标优质1级,整精米率53.3%至62.3%,垩白度0.0%至1.0%,透明度1.0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1.0至69.0毫米,直链淀粉16.1%至17.0%,长宽比3.3至3.4。这些指标不仅确保了南红8号的食用品质,也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产量表现上,南红8号在2019年晚造省区试中平均亩产454.43公斤,比对照种粤红宝增产4.99%,虽未达显著水平,但在2020年晚造复试中,平均亩产410.83公斤,比对照种增产9.02%,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39.02公斤,比粤红宝增产17.25%,日产量在3.70至4.02公斤之间,显示了南红8号的高产特性。
综上所述,南红8号以其短生育期、高产、优质米和较强的抗病性,成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骄傲。它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种植选择,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食用大米。南红8号,一个值得关注的水稻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