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的农业新星——公明1号玉米品种
在甘肃的广袤田野上,一颗农业新星正冉冉升起,它就是由高台县公明种业公司精心培育的公明1号玉米品种。这个品种以其出色的抗病性和高产潜力,赢得了农民朋友们的青睐。
公明1号的诞生,是科学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它源自精心选配的GM016母本和GM201父本,原名沈鸿10号。这个品种拥有紧凑的株型和高达260厘米的植株,穗位高124厘米,保证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花药和花丝的颜色分别呈现淡黄色和淡绿色,而果穗则呈筒型,长度在25至28厘米之间,粗度约为6.0厘米,穗行数在16至20行,每行平均有45粒籽粒。这些籽粒呈淡黄色,马齿型,千粒重达到374克,富含10%的粗蛋白和4.51%的粗脂肪,以及73.66%的粗淀粉和0.369%的赖氨酸,展现出其卓越的营养价值。
在2006至2007年的甘肃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公明1号的平均亩产达到了871.9公斤,比对照品种豫玉22号增产1.7%。而在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更是高达1015.8公斤,增产幅度达到了2.9%,这无疑证明了公明1号的高产潜力。
公明1号不仅产量高,抗病性也极为出色。它高抗矮花叶病、红叶病和茎腐病,对大斑病也有良好的抗性,只是对丝黑穗病有一定的敏感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建议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并在种植时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及地下害虫。种植密度建议为带田3000至3500株/亩,单种3500至4000株/亩。在施肥方面,亩施农家肥10000公斤,磷酸二铵20至25公斤,碳铵20至40公斤,锌肥2至3公斤,硼肥1公斤作为底肥。在缺钾地区,还应适量补充钾肥。拔节期结合灌水施用15至20公斤尿素,大喇叭口期灌三水,追施20至25公斤尿素。
公明1号玉米品种适宜在甘肃省的武威、兰州、天水等地区种植,特别是在玉米丝黑穗病不常发的区域,它将展现出更大的生产潜力。随着公明1号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成为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