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草:耐旱先锋,绿色守护者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绿色草坪不仅是城市生态的一抹亮色,更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屏障。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来自美洲中南部的禾本科植物——野牛草,它以其卓越的抗逆性和节水特性,成为了草坪界的新宠。
野牛草,这种多年生的植物以其生长缓慢、抗逆性强而著称。自20世纪4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它已经在甘肃、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扎根生长,成为了水土保持的得力助手。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野牛草以其需水量少、耐低养护的特性,被誉为“雨养型”草坪草,在北京地区,它甚至无需人工灌溉,仅靠天然降水就能茁壮成长。
野牛草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草坪草。它的叶片卷曲,叶舌背有柔毛,株丛高16至25厘米,叶片长度25至30厘米,宽约1至2毫米,整个生长季内,叶色为蓝绿色。雌雄异株或同株的特性,使得在草坪草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雌株,以避免雄株花期的黄色花轴影响美观。
野牛草的种子具有高度休眠特性,适宜条件下发芽率只有20%左右。但通过低温或化学处理,如5°C至10°C条件下处理约6至8周或以0.5%的硝酸钾处理,可以打破休眠,使发芽率提高到80%至90%。野牛草的匍匐茎发达,有时也有根茎发生,这使得它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研究表明,野牛草的日蒸散量只有6毫米,远低于其他草坪草,显示出其卓越的抗旱性。
在北京地区,野牛草的绿期约180天,4月下旬返青,11月初枯黄。播种或以地上匍匐茎营养繁殖,种子直播要进行种子处理以打破休眠,播后7至10天种子就会发芽。野牛草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因此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是研究的重点。野牛草对苗后除草剂耐受性较好,而对苗前除草剂耐受性较差,只有极少数的苗前除草剂对野牛草的伤害较小。
随着对野牛草研究的深入,它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低养护的地方,如高速公路旁、机场跑道、高尔夫球道及一些运动场。野牛草以其耐旱、节水、易管理的特性,成为了城市绿化和水土保持的理想选择,是真正的绿色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