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单739:河南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产夏玉米新品种

2025-08-30 05:14:08 发布

豫单739,一个由河南农业大学精心培育的夏玉米新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适应性在安徽省引种备案中崭露头角。引种备案号皖引玉2023006,审定编号豫审玉20210052,标志着这一品种正式获得官方认可,为安徽淮河以北玉米区的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

豫单739以其株型半紧凑、穗轴红色、籽粒半马齿型和粒色黄的特点,展现出了良好的田间表现。在2022年的安徽省适应性种植试验中,该品种的平均株高达到了250.5厘米,穗位92.0厘米,穗长17.1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6.1行,行粒数32.8粒,出籽率88.0%,千粒重317.5克。全生育期为99.2天,仅比对照品种晚熟0.2天,显示出了其早熟的特性。

在抗病性方面,豫单739同样表现出色,中抗小斑病,感南方锈病,抗纹枯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这些特性使得它在面对多种病害时能够保持稳定的产量。

产量方面,豫单739在2022年引种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527.5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7.20%,这一成绩无疑为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豫单739建议在6月上中旬播种,中等水肥地种植密度为5000株/亩,高水肥地不超过5500株/亩。施肥方面,大田亩施纯氮量20-25千克,其中基苗肥50%,穗粒肥50%,并注意氮、磷、钾肥配合。灌水方面,趁墒播种或播后浇水,争取一播全苗,注意防涝防旱。病虫害防治方面,及时防治病虫害,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灌心叶防治玉米螟虫,注意防治纹枯病等。

种植风险提示中提到,合理密植和适时晚收可以提高产量。在高温干旱天气下,加强肥水管理是提高抗性和产量的关键。

最终,引种备案意见明确表示,豫单739符合安徽省引种备案相关要求,同意引种备案,并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区种植。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高产品种选择,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