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美白对虾的人工繁殖秘诀:高效养殖的科学之道
探索海洋的宝藏,南美白对虾以其卓越的养殖优势成为了水产养殖的新宠。这种源自南美洲的虾种,自1988年引入中国以来,以其繁殖季节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性,迅速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佼佼者。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技术的神秘面纱。
首先,亲虾的选择是繁殖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追求的是健康、无病、肢体完整的南美白对虾,特别是那些体色正常、有光泽的个体。雌性亲虾的长度应在13至16厘米之间,年龄在12至18个月,卵巢发育至III期;而雄性亲虾则需12至15厘米长,精荚呈乳白色,无黑化,雌雄比例控制在1:1至2。
亲虾培育阶段,我们将它们从室外池塘转移到室内,以促进交配和产卵。产卵池设计为圆形,直径3至5米,水深0.6至1.2米,池底呈漏斗形,向中心倾斜,坡度为5%。在亲虾入池前,我们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确保水质安全。亲虾从16°C的越冬池转移到促熟培育池,水温逐步升至26°C,保持水质指标在适宜范围内,如水温23至26°C,溶解氧5毫克/升,pH值7.7至8.3,盐度27至32,氨氮0.6毫克/升。亲虾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至25尾/平方米,投喂鲜活饵料与配合饲料制成的湿饲料,日换水量保持在1/3至1/2。
促熟阶段,我们通过手术摘除单侧眼柄,促使性腺成熟。成熟雌虾的卵巢呈红色,宽带状;雄虾第五对步足基部外侧有一对白色精荚。一旦达到成熟,立即将它们放入诱导池。
收卵和孵化是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雌虾在夜间至凌晨产卵,我们次日清晨检查卵子质量,并进行收卵、洗卵、计数后放入孵化池或桶内孵化,孵化水温控制在29至30°C。孵出的无节幼体通过光诱法收集。
饵料是幼体发育的物质基础。1至2期氵蚤状幼体以螺旋藻粉、豆浆、蛋黄为主,辅以酵母;3期氵蚤状幼体以蛋黄、轮虫为主,定期投喂酵母;1至2期糠虾幼体以蛋黄、轮虫、虾片为主;3期糠虾幼体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辅以轮虫等;仔虾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投喂少量碎卤虫成虫。实验证明,2期氵蚤状幼体到仔虾前期投喂单胞藻、人工微型饵料和卤虫幼虫混合饲料,幼体成活率高。育苗水体的盐度应为25至30,pH值7.8至8.2,溶氧量不低于6.0毫克/升。育苗期间,我们还应注意病毒病和弧菌病的防治,适当投喂广谱抗菌素。
南美白对虾的人工繁殖技术,是科学与实践的结晶,它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也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