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鉴9821:甘肃农科院的创新成果,助力粮食增产增收
陇鉴9821,一个由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显著的增产效果,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个品种的诞生,是科学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农业科技的一次飞跃。
陇鉴9821的诞生,源于1998年的一项创新技术——外源DNA花粉管导入技术。科研人员巧妙地将高粱的DNA导入小麦品种洮157中,经过7年的田间筛选,最终培育出了这一具有冬性、生长势强、抗病力高的优良品种。它的平均生育期为257天,株高介于95至103厘米之间,无芒白壳,穗长方型,每穗结实小穗数量在15到18个之间,千粒重达到41.8克,红粒,质地为角质。
在营养成分上,陇鉴9821同样表现出色。经检测,该品种的粗蛋白含量为14.54%,赖氨酸含量0.43%,湿面筋含量27.7%,沉降值51.2ml,这些指标均显示出其优良的品质。此外,陇鉴9821在抗病性方面也表现不俗,对多种锈病和致病类型均具有中抗至中感的水平。
产量是衡量一个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陇鉴9821在2002至2004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达到318.2公斤/亩,比对照品种中梁22增产3.06%。在甘谷县、秦州区及临洮县的生产试验和示范中,其增产幅度更是在2.11%至55.89%之间,这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栽培陇鉴9821,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点。基施农家肥5000公斤/亩,尿素15至20公斤/亩,普通过磷酸钙40.0至60.0公斤/亩。在返青前,还需追施尿素15至20公斤/亩。播种时间一般选在10月中旬,播量根据保苗30至35万/亩来确定。在生长期间,中耕锄草和适时收获是确保丰收的关键。
陇鉴9821适宜在陇南市的西和、礼县低海拔川水地和二阴山区,以及定西市的临洮县,临夏州的康乐等地区种植。同时,它也可以在天水市的甘谷县、武山县、麦积区、秦州区、清水县、秦安县等半山区及二阴山区推广种植。
陇鉴9821的问世,不仅提升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更为甘肃地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是甘肃省农科院的骄傲,更是广大农民朋友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