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农0711:淮北区小麦新希望,高产抗病的绿色选择
2024-07-28 03:09:41
在淮北区和淮北沿淮区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安农0711"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着农民和农业专家的目光。由安徽农业大学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不仅在产量上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更以其抗病性、适应性以及优良的品质表现,成为当地小麦种植的新星。
"安农0711"的诞生,是安徽农业大学育种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源自于"烟农19"与"安农0016"的杂交,经过严格的系谱法选育而成。这一品种的幼苗半匍匐,叶片短宽且色泽浓绿,春季起身早,生长迅速,株型紧凑,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质地坚硬,对抗穗发芽有着良好的抗性。
在产量方面,"安农0711"在2009至2010年度的区域试验中,亩产达到567.5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30%,这一成绩在农业领域可谓极为显著。即便在2010至2011年度的区域试验中,亩产也达到了548.0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10%。此外,在2011至2012年度的生产试验中,亩产495.8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0%,再次证明了其高产潜力。
品质上,"安农0711"同样表现出色。其容重、粗蛋白、湿面筋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行业标准,面团稳定时间的延长和吸水量的适宜,为面粉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安农0711"并非完美无缺。在抗性表现上,该品种对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出中等敏感性,对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敏感度。因此,栽培技术要点中特别强调了对这些病害的及时防治,以及在抽穗至灌浆期的"一喷三防"措施,以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适宜的播期、播量以及肥料的使用,为"安农0711"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在淮北区和淮北沿淮区,这一新品种的推广将为当地农业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