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宝藏:朝鲜碱茅的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
在广袤的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一种名为朝鲜碱茅的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经济价值,成为了当地改良盐渍土地、发展草地农牧业的优质选择。这种植物,也被称作羊胡墩子或鲁疙头,以其耐盐碱、耐践踏的特性,成为了盐碱地的绿色先锋。
朝鲜碱茅的经济价值不容小觑。它不仅分蘖多、叶量大,而且茎叶柔嫩,营养丰富。在抽穗期,其干物质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8.28%,粗脂肪2.03%,粗纤维32.66%,钙0.2%,磷0.08%,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是牛、马、羊和猪等家畜喜食的优质饲料。春季返青早、生长快,秋后营养生长期长,枯黄晚,为早春、晚秋保膘牧草,产量每公顷可达7000-9000公斤,是盐碱植被中饲用价值较高的优良牧草之一。
从植物学特征来看,朝鲜碱茅属于禾本科碱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密丛型,根系发达,秆直立或膝曲向上,高60-80厘米。叶片线形,扁平或内卷,圆锥花序开展,小穗长圆形,灰紫色,含5-7小花,颖果卵圆形,花果期6-7月。
生物学特性方面,朝鲜碱茅播种当年生长缓慢,越冬后于3月上旬返青,生长快,完成整个生育期90多天,绿色期150-160天。它适应性强,性喜湿润和盐渍性土壤,土壤pH值9-10时仍可生存。在严重干旱时,生长发育受阻,但也表现出明显的耐旱性。耐寒性也强,在青海海拔3700米的高寒牧区,当气温达-36°C时仍能安全越冬。
栽培技术上,选地与整地、选种与检验、播种方法和田间管理是关键步骤。朝鲜碱茅种子在6月底至7月初成熟,应及时采收,以防落粒造成损失。
利用方法多样,朝鲜碱茅茎叶柔软,适口性好,适宜刈割青饲、晒制干草,也可放牧利用。刈割青饲应在抽穗期进行,以获得较高营养物质。干草晒制应选择旱季晴天进行,确保干草质量。放牧利用时,应从第3年开始,注意适度,不要过牧,以利再生和草地的持久利用。
朝鲜碱茅,这种在盐碱地上顽强生长的植物,不仅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可能,也为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它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