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15号:东北稻区的高产“黄金米”
在东北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长白15号”的水稻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和优良的米质,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新选择。由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精心培育,长白15号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47,正式跻身于优质水稻的行列。
长白15号属于粳型常规水稻,它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48.1天,比传统品种吉玉粳稍晚成熟,但这一小小的延后换来的是更加饱满的谷粒和更高的结实率。它的株高适中,穗长16.9厘米,每穗平均拥有101.6粒,结实率高达91.4%,千粒重达到24.2克,这些数字背后是农民们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抗性方面,长白15号同样表现出色,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等级分别为3级、5级和3级,综合抗性指数3.8,这使得它在稻瘟病的侵袭下依然能够稳健生长。
米质是衡量水稻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长白15号在这方面同样达到了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它的整精米率达到70.7%,垩白米率仅为15%,垩白度低至1.4%,胶稠度高达81.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这些指标不仅保证了米饭的美味,也确保了营养的丰富。
在产量上,长白15号的表现更是令人瞩目。2005年和2006年的区域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分别为681.4公斤和683.3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3.4%和9.3%,两年平均增产5.8%。2006年的生产试验中,更是达到了680.2公斤的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11.8%,这一成绩无疑为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长白15号的栽培技术要点也相当明确,从育秧、移栽到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都有一套科学的指导方案,确保了种植的高效和稳定。
最终,长白15号以其适中的熟期、高产的特性和优质的米质,通过了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被推荐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这不仅是对长白15号品质的认可,也是对东北稻区农业发展的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