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粳755: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高产新品种
在安徽省,稻米不仅是餐桌上的主食,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新品种——徽粳755。这个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优良的米质,获得了皖审稻20201058的审定编号,正式成为安徽省稻品种的新成员。
徽粳755是一种晚粳常规水稻品种,它源自镇稻15和宁粳5号的杂交。在2017年和2018年的区域试验中,徽粳755的平均株高达到了90.5厘米,亩有效穗数为22.2万,每穗总粒数为113.0粒,结实率高达89.4%,千粒重为27.9克。全生育期为133.8天,比对照品种早熟4.4天,这意味着徽粳755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成熟,为农民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在产量方面,徽粳755同样表现出色。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534.1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27%;2018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高达649.4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38%,这一增产效果极为显著。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631.42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10.63%,再次证明了徽粳755的高产潜力。
徽粳755的米质也得到了认可。2017年米质达到了部标三级,而2018年更是提升至部标一级,显示了其米质的优越性。
当然,任何农作物的种植都离不开科学的栽培技术。徽粳755的播种一般在6月中旬进行,无论是水育秧还是旱育秧,都有明确的播种量指导。栽插密度和水肥管理也有详细的指导,确保了作物的健康生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徽粳755在抗病害方面也有一定的表现,2017年和2018年的抗性鉴定显示,该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有一定的抗性,但也需要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注意防治。
总的来说,徽粳755以其早熟、高产和优质的特点,成为了安徽省双季晚粳稻区推广种植的理想选择。随着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我们期待它能够为安徽省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稻米生产带来新的活力和更高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