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农39号:山西谷子新希望,丰收的保障

2025-07-11 05:09:54 发布

在山西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长农39号”的谷子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这个品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精心培育,凝聚了郭二虎、范惠萍等育种专家的心血与智慧。

“长农39号”以其春播中晚熟的特性,在山西长治地区展现出约125天的生长周期。幼苗的叶鞘呈现生机勃勃的绿色,成熟植株高达135.9厘米,穗长23.3厘米,单穗重19.2克,而单穗粒重更是达到了15.1克。出谷率高达78.8%,千粒重3.0克,穗形纺锤,穗码松紧适中,刚毛短,白谷黄米,色泽诱人。

不仅外观喜人,“长农39号”的内在品质同样出色。它含有12.72%的粗蛋白和3.54%的粗脂肪,营养丰富。在抗病性方面,它展现出中抗谷瘟病、抗谷锈病、高抗白发病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还能抗虫害,为农民减少了因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产量方面,“长农39号”同样不负众望。在两个生长周期中,亩产分别达到321.9千克和323.8千克,比对照品种长农35号增产9.56%和9.48%,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栽培“长农39号”需要精细的田间管理。首先,秋施有机肥并深耕,春季结合播前整地亩施复合肥30~40千克,保持适宜的氮磷比。拔节后追肥10~15千克,播前多耙耢保墒。其次,春播适宜播期为5月中旬,适宜种植密度每亩2.5~3万株,地膜覆盖种植可控制在每亩3~3.5万株。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采用药剂拌种或购买包衣种子,及时防治病虫害。

“长农39号”适宜在山西中南部、陕西延安、辽宁朝阳、甘肃东部等中晚熟区春播,为这些地区的农民提供了一个高产量、高抗病性的谷子新选择。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做好种子拌种处理,及时防治谷子钻心虫、白发病、谷瘟病及后期鸟害,慎用除草剂,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长农39号”,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山西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对农业科技的一份贡献,为农民的丰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