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棉11:抗虫高产,河南棉农的绿色守护者

2024-08-15 03:08:31

在河南省的广袤棉田中,一种名为“汴棉11”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以其出色的抗虫性和高产性能,成为当地棉农的贴心选择。这款由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精心培育的棉花新品种,以其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3”和转基因生物名称“汴棉401”,在棉花界崭露头角。

汴棉11的生命周期为125天,植株形态塔型松散,透光性佳,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且缺刻明显,但叶功能稍弱。它的结铃性极强,铃形圆润且大小适中,单铃重达6.5克,籽指10.5,衣分高达41.2%,霜前花率高达94.2%,吐絮顺畅,易于采摘,纤维色泽洁白,品质上乘。

在抗病性方面,汴棉11经过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的严格鉴定,显示出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极强抗性。而在抗虫鉴定中,它更是以100%的抗虫株率,成为棉铃虫的克星。

品质分析显示,汴棉11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28.1至29.7毫米之间,断裂比强度达到28.0至29.2cN/tex,马克隆值在4.8至5.0之间,伸长率为6.3至6.5%,反射率73.2至73.9%,黄度7.4至6.9,整齐度指数84.8至86.3%,纺纱均匀性指数134.2至146.8,这些指标均表明汴棉11的纤维品质优异。

产量表现上,汴棉11在2007年和2008年的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品种豫杂35增产4.3%至16.4%,尤其在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增产14.0%、13.5%和15.0%,表现极为突出。

栽培汴棉11时,建议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或地膜覆盖直播的方式,种植密度控制在2000-2500株/亩,简化栽培时可降至1500株/亩左右。田间管理要注重底肥和花铃肥的施用,适时喷施叶面肥,注意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确保棉花的健康生长。

汴棉11,不仅是河南棉农的高产之选,更是绿色农业的践行者,以其卓越的抗虫性和抗病性,为棉农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