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MB11761A: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
在棉花种植领域,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一直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名为“中MB11761A”的棉花新品种,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河南大学联合培育,经过严格的审定过程,获得了豫审棉20220006的审定编号。
中MB11761A是一种转单价抗虫基因的常规春棉品种,它的生育期为109天,植株呈筒型,株型较为松散,株高达到102.3厘米。叶片中等大小,叶色鲜绿,皱折明显,缺刻较深,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结铃性一般,铃呈卵圆形且偏小,铃嘴钝,这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侵袭。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果枝数12.7台,单株结铃17.9个,单铃重5.8克,子指11.2克,衣分39.3%,霜前花率高达94.3%,这些数据表明中MB11761A具有较好的结铃能力和较高的纤维品质。
在抗病鉴定方面,中MB11761A表现出色,2018年和2019年的枯萎病病指分别为3.4和2.7,黄萎病病指分别为31.9和28.6,显示出高抗枯萎病和耐黄萎病的特性。抗虫鉴定方面,2020年的抗虫株率达到98%,这意味着该品种能够有效抵抗害虫的侵害。
品质分析显示,中MB11761A的纤维上半部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等关键指标均表现优异,这些特性使得其纤维色泽洁白,适合纺纱。产量表现方面,2018年和201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中MB11761A的皮棉总产有增产潜力,尤其在2020年的春棉生产试验中,皮棉总产增产点率达到66.7%,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63.8kg、103.2kg和95.1kg,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3.9%、0.4%和0.3%。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中MB11761A的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种植密度每亩2500-3500株。田间管理注重底肥和花铃肥的施用,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蚜虫、盲蝽象、红蜘蛛等虫害。
综上所述,中MB11761A以其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的特征,成为河南省各棉区春棉种植的理想选择。该品种已获得河南省棉花审定标准的认可,适合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内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