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新星——绵研玉13,玉米新品种的丰收秘诀
在四川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绵研玉13的玉米新品种正在引起农民们的广泛关注。由大竹县益民玉米所、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四川绵研种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这一品种,自2003年在海南诞生以来,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高产潜力,迅速成为当地农业的亮点。
绵研玉13以其中熟特性,春播全生育期仅需113天,便能迎来丰收。它株高262.2厘米,穗位高100.3厘米,且倒伏率低至1.05%,显示出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坚韧。幼苗绿色,长势旺盛,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单株总叶约20片,雄穗分枝多达13-19个,粉量大且散粉时间长,确保了授粉的高效性。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绵研玉13的果穗呈长筒形,穗长19.4厘米,穗行数16-20行,平均17.1行,行粒数38粒,百粒重31克,籽粒为黄色马齿型,不仅外观吸引人,而且品质上乘。此外,该品种根系深,茎杆硬,具有极强的耐旱和抗倒能力,综合性状表现优异。
在抗病性方面,绵研玉13同样表现出色。据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的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对大斑病具有中抗性,对小斑病、玉米螟、丝黑穗病和纹枯病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叶片持绿期长,活杆成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产量表现上,绵研玉13更是不负众望。2007年和2008年的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92.2公斤和557.5公斤,比对照种川单13分别增产11.76%和15.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4.8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3.62%。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58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7.9%。
栽培绵研玉13,春季播种是最佳选择,四川地区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建议为2800-3200株/亩。由于是大穗型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因此在苗期要特别注意苗全、苗齐,培育壮苗。施肥技术要合理,重施底肥,轻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氮、磷、钾肥要配合使用。同时,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治病虫,确保田间管理到位。
绵研玉13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区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和丰收的希望。这一品种的成功研发,不仅提升了四川地区的玉米产量,也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