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田野,黄2号玉米引领高原农业新篇章
2024-08-20 05:03:47
在昭通市的高原田野上,一种名为“筑黄2号”的玉米品种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农业的面貌。这个由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精心培育的玉米单交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高原农业的新星。
筑黄2号的诞生,源于2001年的一次科学实验。科研人员将自育系S37-97作为母本,与自育系HJ01-3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孕育出了这一新品种。母本S37-97是经过多年选育,从苏37分离中挑选而出,而父本HJ01-3则是海禾1号与交51杂交后代中的佼佼者。
它的特征鲜明:幼苗叶鞘呈现浅紫色,叶尖圆润,株型平展,株高约245厘米,穗位高约102厘米。雄花护颖和颖茎均呈紫红色,雄花分枝多达14个,而雌穗花丝则是粉红色。最为突出的是,它的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属于硬粒型,总淀粉含量高达62.7%,蛋白质含量为9.0%,粗脂肪含量4.39%,赖氨酸含量0.24%,容重达到791克/升。
筑黄2号不仅品质优良,更具备良好的抗病性。它能有效抵抗玉米丝黑穗病,对大斑病、弯孢霉叶斑病、茎腐病有中等抗性,对灰斑病、小斑病、锈病、穗腐病有中等感染性,但对茎腐病的抗性较高。
在产量方面,筑黄2号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06至2007年的昭通市玉米区试中,其平均亩产达到470.6公斤,虽略低于对照品种临奥4号,但依然展现出了其稳定的产量潜力。特别是在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筑黄2号在多个试验点均比对照品种表现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增幅在3.1%至26.5%之间。
筑黄2号的适宜种植区域为昭通市海拔1000至2100米的二半山区,这一区域的农民将因此受益。随着筑黄2号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高原农业带来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农民筑起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