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棉20号:河西走廊棉农的新希望
在甘肃省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酒棉20号”的棉花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成为当地棉农的新宠。这款由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选育的早熟陆地棉,以其独特的编号“甘审棉20180002”和“酒棉20号”之名,标志着棉花种植的新篇章。
“酒棉20号”以其紧凑的株型和淡绿色的茎杆,在田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叶片中等大小,掌状五裂,呈现出淡绿的色泽,而铃呈圆形,多4~5室,单株结铃高达7.6个,单铃重5.7克。这些特征不仅使得“酒棉20号”在外观上与众不同,更在产量上展现出其潜力。衣分达到43.2%,子指9.6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整齐度指数86.2%,断裂比强度32.5cN/tex,马克隆值4.4,伸长率7.6%,反射率79.5%,黄度7.4,纺纱均匀性指数162.8。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酒棉20号”的高品质,也预示着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2015至2016年的甘肃省棉花区域试验中,“酒棉20号”平均亩产子棉350.2公斤、皮棉151.4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酒棉10号,分别增产2.9%和3.3%。2017年的生产试验中,这一数字更是提升至子棉362.4公斤、皮棉144.9公斤,增产幅度达到4.0%和5.0%。这样的产量表现,无疑为棉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种植“酒棉20号”的关键在于4月上中旬的播种时机,以及合理的植株密度。安敦盆地亩保苗1.1万株,其它棉区亩保苗1.3~1.5万株。施肥方面,亩施优质农家肥3~5立方米,纯氮18.0~20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3~5公斤。在蕾期、花铃期、打顶时,使用50%矮壮素进行叶面喷施,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生育期内需灌水3~4次,并做好红蜘蛛、蚜虫、棉铃虫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酒棉20号”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种植,这一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酒棉20号”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随着“酒棉20号”的推广,河西走廊的棉农们将迎来更加丰收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