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财富:酒糟栽培鸡腿菇的高效农业技术》
鸡腿菇,这种肉质细嫩、鲜美可口的食用菌,不仅以其独特的风味征服了食客的味蕾,还因其药用价值而被中医所推崇。它味甘滑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常食有助于消化,增加食欲,甚至对治疗痔疮有辅助作用。更令人振奋的是,鸡腿菇易栽培、产量高,是农民增收的绿色财富。
栽培季节的选择
鸡腿菇的栽培不受季节限制,春季和秋季均可进行。秋季栽培需在6-8月制种,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出菇,而春季栽培则在1月制种,4-6月出菇。
制种配方的精细调配
制种是鸡腿菇高产的关键。我们采用的配方是酒糟(醋糟)80%,棉渣(玉米芯)14%,尿素0.5%(或二铵0.8%),石灰5%,并调节PH值至8~10,以确保菌种的最佳生长环境。
装袋和播种的技巧
选用50厘米×26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采用分层播种技术,即三层料四层种。在袋的两头均匀摆放菌种,中间两层的菌种紧贴塑料袋外侧,装袋后在每个菌种块上扎3~4个眼以利通气。发菌期的最适温度为23°C~26°C,此温度下菌丝生长快,且不利于杂菌生长。
出菇期的管理
经过30~35天的发菌,鸡腿菇即可进入出菇期管理。棚内阳畦需提前进行灭菌、防虫处理,并添加石灰、草木灰、磷肥。菌袋横卧于阳畦内,用土盖好,厚度为4厘米左右,然后喷一次重水,再盖一层小拱棚。出菇期的适宜温度为13°C~26°C,空气湿度为85%左右。定时通风,喷水时要少喷、轻喷,出现子实体后不能直接喷水。
采收的最佳时机
鸡腿菇子实体在七成熟时采摘最佳,此时质量好,产量高。采收时用手捏住菇体基部左右转动后轻轻拔出,勿带出基部土壤。采收后及时清理畦面,勿留残菇,每天向畦面喷1~2次水,保持土层湿润。
销售和加工的多样化
采收后的鸡腿菇应及时销售或加工。除了新鲜销售,鸡腿菇也可脱水烘干,切片成薄片,用电热鼓风干燥。干片菇分装于塑料袋中,或加工成盐渍鸡腿菇或鸡腿菇罐头,以延长其保质期。
通过这种高效栽培技术,鸡腿菇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每亩原料2.4万斤,按1:0.8比例鲜菇产量可达1.92万斤,市场均价2元人民币/斤,除去成本、劳务费,亩效益可达3.5万元人民币。这不仅是一项农业技术,更是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小蘑菇,新农村”,鸡腿菇栽培技术正引领着农业的绿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