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优明62:福建省晚稻新宠,产量高抗病强
江优明62,一个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及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发的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在福建省晚稻种植领域崭露头角。
这个品种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24.3天,较对照品种汕优10号略晚熟1.3天,但不影响其在产量上的卓越表现。江优明62的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良好,每亩有效穗数高达16.0万,株高108.3厘米,穗长25.6厘米,每穗总粒数达到143.7粒,结实率高达79.08%,千粒重29.3克。
在米质检测方面,江优明62同样表现不俗,糙米率83.4%,精米率74.5%,整精米率49.5%,粒长7.4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50.0%,垩白度7.4%,透明度1级,碱消值4.8级,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蛋白质含量7.5%,这些指标均达到了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
产量方面,江优明62在2007年的省晚稻区试中,平均亩产440.55公斤,比对照增产6.48%,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83.88公斤,增产1.01%,2009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04.7公斤,增产9.32%,显示出其稳定的高产潜力。
然而,江优明62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中感,特别是在南靖农科所点和将乐黄潭点的鉴定中,表现为感稻瘟病。因此,在栽培技术要点上,建议6月中旬播种,秧龄25天,插植密度17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施肥方面,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比例1:0.5:0.7,基肥施40%纯N,50%磷钾肥;分蘖肥于移栽后7天内施用30%的纯N,50%磷钾肥;30%的纯N于移栽后15~20天施用。水管管理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的原则,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综合来看,江优明62以其高产、优质的特性,以及在稻瘟病轻发区的适宜性,成为福建省晚稻种植的优选品种。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江优明62有望为当地稻农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