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西紫1号”:西南大学培育的紫色水稻新品种

2025-09-04 05:17:39 发布

在西南大学的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科研人员们经过精心培育,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名为“西紫1号”的新型水稻品种。这个品种以其独特的紫色特征和营养价值,成为了水稻家族中的一颗新星。

“西紫1号”是一种中籼迟熟常规水稻,它的全生育期大约为150.8天,比常见的黄华占水稻稍长。这种水稻的平均株高为110.8厘米,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穗长21.0厘米,亩有效穗数可达13.1万。每穗平均着粒数为149.5粒,结实率在74.4%至98.3%之间,平均为83.2%。千粒重为28.4克,这使得“西紫1号”在产量上具有潜力。

“西紫1号”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于它的紫色特征:稃尖和叶鞘呈紫色,柱头淡紫色,种皮为黑色。这种独特的颜色不仅赋予了它视觉上的吸引力,还意味着它含有较高的黑米色素,黑色度达到98.5%,黑米色素含量为0.42,整黑米率为97.9%。这些特性使得“西紫1号”在营养价值上具有优势,尤其是直链淀粉含量为25.5%,碱消值为7.0级,蛋白质含量为9.54%,属于等外黑米品种。

在产量表现上,“西紫1号”两年区试平均亩产为446.9千克,虽然相较于对照品种有所减产,但在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达到了488.3千克,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潜力。

栽培“西紫1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术要点:首先,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区适宜在3月上中旬播种,而深丘及武陵山区则适宜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其次,每窝应栽2至3粒谷苗,亩植1.2至1.5万窝。最后,由于“西紫1号”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为高感,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种子应进行包衣处理。

经过严格的审定,“西紫1号”符合重庆市特种稻品种审定标准,已通过审定,适宜在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这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新的种植选择,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独特的黑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