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II优815:广西农业的创新结晶,稻农的信赖之选
2024-08-24 05:38:13
在广西博白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博II优815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成为稻农们信赖的新选择。这款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以其独特的品种来源——博IIA/R815,展现出了它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力。
博II优815的全生育期为120至122天,虽然比传统的博优122稍晚成熟,但它的分蘖力较弱,剑叶较长,茎秆粗壮,这些特性赋予了它强大的抗倒力,尽管后期耐寒力稍显不足。它的株高在95.7至112.6厘米之间,穗长22.5至23.9厘米,每穗总粒数为138至144粒,结实率高达81.2%,千粒重在25.4至26.5克之间。
尽管晚造米质未能达到国家标准优质等级,但博II优815的整精米率在62.0%至66.5%之间,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品质。此外,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适中,以及长宽比的均衡,都为这款稻米的品质加分。
在抗病性方面,博II优815表现出了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较强抵抗力。稻瘟病的全群抗性频率高达82.9%,田间稻瘟病发生轻微;同时,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也表现良好,田间白叶枯病发生轻微。
产量方面,博II优815在2003年和2004年的晚造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为455.2公斤和458.6公斤,与对照组合博优122相比,产量相当,2004年甚至略有增产。
为了确保博II优815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合理施肥以及注意纹枯病的防治。制种技术要点则强调了空间隔离或花期隔离的重要性,以及父母本的叶差、播种时间和施肥技巧。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博II优815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它符合审定标准,适宜在广东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晚造种植,已经正式通过审定。
博II优815,不仅是广西农业科研的成果,更是稻农们在追求高产、稳产道路上的可靠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