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1号:黑龙江农业的新星,大豆产量的飞跃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颗农业新星正冉冉升起,它就是“克山1号”大豆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精心培育,这个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适应性,为北方大豆种植带来了新希望。
“克山1号”的诞生,源于一次大胆的创新——将黑河18号与绥农14号的优良基因结合,并借助卫星搭载技术,使其在太空中接受特殊的环境考验。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品种的适应力,还赋予了它独特的生长特性。
这个品种的生育期为112天,展现出长叶、紫花的优雅姿态,以及亚有限结荚的高产习性。它的植株高度适中,达到71.5厘米,有效分枝不多,但每株有效荚数高达26.2个,粒数57.9粒,粒重11.5克,百粒重更是达到了19.8克。这些数字背后,是克山1号对产量的不懈追求。
在抗病性方面,“克山1号”同样表现出色。它对灰斑病和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具有中感,对3号株系则表现出敏感性,这为种植者提供了更多的管理选择。
在产量上,克山1号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2007年的区域试验中,亩产达到158.3千克,比对照黑河18增产13.8%;2008年续试,亩产更是达到了192.3千克,比对照黑河43增产8.9%。两年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5.3千克,比对照增产11.4%。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176.2千克,比对照增产6.9%,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克山1号的高产潜力。
种植克山1号,需要在5月上旬播种,采用65厘米垄上双条精量点播的方式,亩保苗约2万株。施肥方面,每亩需施磷酸二铵10~12.5千克,尿素1.5~2.5千克,分层深施,以确保植株健康成长。
经过严格的审定,克山1号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并已通过审定。它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呼伦贝尔中部和南部、新疆北部地区进行春播种植。
克山1号,不仅是一个品种的名称,更是北方大豆种植的新篇章,是农业科技与自然力量完美结合的成果。它的故事,正在黑土地上续写,为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为餐桌增添健康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