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的绿色革命:我国培育耐盐番茄新品系
2025-08-16 05:54:28 发布
在黄河三角洲这片盐碱地上,中国的科技人员创造了农业奇迹。他们将美国野生耐盐番茄与国产番茄品种巧妙杂交,培育出了一种全新的耐盐、耐储存的番茄新品系。这些番茄不仅能够适应含盐量0.5-0.8%的土壤环境,而且在这种条件下亩产高达1500公斤,这一成果为盐碱地的农业开发打开了新天地。
1996年,山东师范大学与东营地方学校携手,在东营市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盐生植物园。这个占地520余亩的植物园,建在土壤含盐量高达0.3-3%的荒地上,成为了耐盐植物研究的前沿阵地。科研人员根据不同土壤含盐量设立了11个繁育、种植试验研究区,广泛引种国内外32个科的102种耐盐植物。经过精心试验筛选,目前已选育出20多种适合盐碱地区推广的盐生植物苗木80多万株,并收获了300多公斤的盐生植物种子,其中包括沙枣、碱蓬、叶用甜菜、耐盐高梁等经济植物,为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估算,我国15亿亩耕地中,盐碱地占据了5.4亿亩。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然而,东营盐生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正在用海水浇灌试验耐盐草坪、花卉,探索利用海水发展灌溉农业的可能性。研究表明,抗盐性强的油料植物盐地蓬及芦苇、白刺、枸杞等,均可成为黄河三角洲海水农业的首选植物。
随着盐生植物研究与开发的不断深入,山东省政府已经开始投入巨资用于盐碱土壤改良。东营盐生植物园的面积将扩大到1000亩,更深层次的生物技术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些努力不仅将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还将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