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新品种“吉黑早1号”:早熟、高产、易栽培
探索农业科技的新篇章,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海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及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培育的黑木耳新品种“吉黑早1号”以其卓越的性能脱颖而出。这个品种的认定编号为吉认菌2021002,是黑木耳家族中的一颗新星。
“吉黑早1号”的诞生源于2014至2016年间对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林场罗汉崖保护区的黑木耳野生菌株进行系统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结果。这一过程不仅确保了品种的纯正性,也为其早熟特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品种的生育期为78至87天,菌丝体洁白而浓密,气生菌丝发达,呈现出绒毛状的外观。
“吉黑早1号”以其单片簇生型、早熟、少褶的特点,以及分散型原基和耳片的黑色色泽,成为了黑木耳中的佼佼者。单个耳片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在5.55至5.90厘米和5.45至6.25厘米之间,厚度为0.11至0.13厘米,干湿比达到1:10,显示出其出色的水分保持能力。
在产量上,“吉黑早1号”同样表现出色。2016至2017年的区域试验中,其平均鲜耳产量达到了75.80千克/100千克干料,比对照品种黑29增产5.20%。而在2019至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耳产量为73.20千克/100千克干料,比对照品种黑29增产4.90%,这无疑证明了其高产的特性。
栽培“吉黑早1号”并不复杂。使用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每袋装0.5千克干料进行熟料栽培。2月中旬接菌制袋,4月末至5月上旬割口催芽,保持75%至85%的空气相对湿度,避免水滴直接滴到出耳孔。适宜采用“V”口和“小孔”出耳方式。耳芽出现后,早晚喷雾,干湿交替,6月中旬在耳片尚未弹射孢子时开始采收。秋季8月下地出耳,无需催芽。大棚等设施栽培可以提前或延后约1个月栽培,增加了栽培的灵活性。
经过严格的认定,“吉黑早1号”符合《吉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指南—黑木耳》的要求,并通过认定,适宜在吉林省内推广栽培。这一新品种的推出,不仅为黑木耳的种植者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为黑木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