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刀额新对虾养殖:从池塘到餐桌的生态之旅》
刀额新对虾,这个名字可能对您来说还有些陌生,但它的另一个名字——基围虾,您一定耳熟能详。这种适应力极强的虾类,不仅在近岸浅海沙泥底海区广泛栖息,而且能在10至37摄氏度的水温中生存,最佳生长温度更是在17至32摄氏度之间。它们在寒冷天气中隐藏在底质中,而在黄昏时分则活跃捕食,夜间活动频繁。这种虾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广泛,能在淡水中生长,也能在盐度高达35‰的海水中生存,对低溶氧的忍受力也很强。
刀额新对虾的食性偏杂食,成虾主要以桡足类、多毛类为食,也摄食人工合成饲料和其他有机碎屑。养殖周期大约在100至120天,虾体可以达到8至10厘米长。无论是海水还是淡水,刀额新对虾都能适应,尤其是在淡水中生长迅速,食性广泛,病害少,养殖成功率高。
养殖刀额新对虾,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池塘。池塘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地坚实,排水方便。虾池面积以0.134至0.67公顷为宜,水深1.2至1.5米,长方形最佳。池塘需要有独立的进排水渠,并设有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侵入。池底最好挖环形沟或对角沟,以利于防寒避暑。
在池塘清整方面,新建虾池只需曝晒2至3天即可进水,而老塘则需清淤曝晒一冬,并清整塘边杂草。清塘方法包括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清塘7至10天后,池内注纳新水50厘米,并施放肥料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
苗种放养时,刀额新对虾苗需经过淡化处理,以适应池塘环境。放苗量根据虾池面积和养殖方式而定。暂养是将虾苗在虾池一角的小型暂养池中密集强化培育,以增强虾苗对虾塘环境的适应能力。
饲养管理包括水质管理和投饲管理。水质要求pH值为7.0至8.0,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升。投饲管理则根据季节、水温和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晚上投喂量占日投量的60%,并设置饵料台以检查摄食情况。
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每月使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以杀灭病菌和驱除敌害。同时,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虾的摄食、脱壳和生长情况。
捕捞收获时,根据成虾的生长情况和市场要求,一般在淡水池塘中养殖80至100天,虾体长可达7至10厘米。常用的收捕方法包括陷井网收捕、拉网捕虾和放水收虾。
刀额新对虾的养殖,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对生态平衡的一种维护。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我们可以确保这种美味海鲜的可持续供应,同时保护和改善我们的水域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