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2024-06-24 04:24:18

在推动国家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中,如何培养新一代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徐立平,作为航天领域的“大国工匠”,正致力于通过其技能工作室,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以支持我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他深知,产业的高端化不仅需要资本和技术的加持,更需要一线工人的实践与创新。

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数据,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高技能人才达到6000万,但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技能人才仍显不足,特别是大国工匠。全国政协委员刘争,作为航天科技集团的工艺师,强调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并认为创新性工艺是提升火箭性能的关键。

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技术,更要有创新能力。刘争在两会上提出的提案,旨在通过完善职业技能形成机制,细化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评价标准,以吸引和培养更多高素质青年人才。

徐立平的日常工作,是对高能量推进剂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精细的燃料药面整形,这项工作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危险性极大。他强调,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是技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石。

全国政协委员马璐建议,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体系,以增强年轻一代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并激励他们投身于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通过将这些精神融入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