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棉44:辽宁棉花新希望,高效抗病的农业革新

2025-07-20 05:07:59 发布

在辽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辽棉44”的棉花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为当地棉农带来新的希望。这一品种由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其审定编号为辽审棉20200001,是辽宁省棉花产业的一次重要突破。

辽棉44以其适中的株高79.6cm和紧凑的塔型株型,展现出良好的田间表现。它的叶片大小适中,叶色较深,而铃卵圆形,吐絮畅,纤维洁白,这些都是高品质棉花的显著标志。更令人瞩目的是,辽棉44的果枝数量达到7.8台,单株结铃10.3个,单铃籽棉重6.23g,显示出其铃较大的特点。衣分39.52%,籽指10.24g,这些数据都指向了辽棉44的高产潜力。

在辽宁省,辽棉44的生育期为126天,比对照品种辽棉23早1天成熟,霜前花率高达92.69%。经过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严格监测,辽棉44的绒长达到32.7mm,整齐度指数85.7%,断裂比强度31.5cN/tex,马克隆值4.6,伸长率6.9%,这些综合指标均达到了Ⅱ型常规棉品种的标准。

辽棉44不仅在品质上表现出色,其抗病能力同样令人称赞。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辽棉44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均表现为抗性,枯萎病指5.95,黄萎病指19.27,这些都是R级抗性的标志。

在产量表现上,辽棉44同样不负众望。2017-2018年的区域试验中,霜前皮棉每公顷产量达到1132.63公斤,比对照增产4.28%;籽棉每公顷产量3082.28公斤,比对照增产4.16%;皮棉每公顷产量1216.75公斤,比对照增产3.72%。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霜前皮棉每公顷产量881.31公斤,比对照增产3.38%;籽棉每公顷产量2428.66公斤,比对照增产3.04%;皮棉每公顷产量982.95公斤,比对照增产4.11%。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辽棉44适宜在辽宁省4月22日至5月1日播种,种植密度为10.5-11.25万株/hm2。底肥需施农家肥60m3/hm2以上,复合肥1050-1200公斤/hm2。初花期重施花铃肥,后期喷施叶面肥。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适度化控。6月初现蕾后打去果枝以下营养枝,7月上中旬打顶。及时防治病虫害,尤其要注意棉蚜、棉铃虫和红蜘蛛的防治。

综上所述,辽棉44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通过了辽宁省的棉花品种审定,适宜在辽宁省特早熟棉区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无疑将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棉花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