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欣棉35:长江流域的棉花新希望
在长江流域的广阔棉田中,一种名为国欣棉35的新品种棉花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棉农们新的希望。国欣棉35,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231034,由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以及河北农业大学共同培育,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持有单位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的骄傲。
国欣棉35以其转基因抗棉铃虫的特性,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在长江流域的春播生育期为123天,株型松散,株高达到124.35厘米,果枝较长,茎秆粗壮,茸毛中等,叶片大且叶色深绿。这种棉花品种单株结铃高达25.8个,铃重5.85克,衣分40.55%,子指11.75克,霜前花率高达95.65%。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高,吐絮畅,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的能力使其在棉铃虫的威胁下依然能够保持高产。
在产量表现上,国欣棉35同样令人瞩目。2020—2021年的区域试验中,其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比对照品种GK39增产7.9%、7.4%和8.8%。2022年的生产试验中,增产效果更为显著,分别增产14.0%、14.0%和15.6%。
栽培国欣棉35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术要点:播种期应在4月10日至5月10日之间,以保证适宜的生长周期;种植密度建议在2000—2500株/亩,以实现合理密植;化学调控应根据苗情、地力、天气进行,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肥水管理上,一般亩施纯氮13—15千克、纯磷8—10千克,纯钾12—15千克;在病虫草害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特别关注二代棉铃虫的防治,并适时适量进行草害化学防治。
经过严格的审定,国欣棉35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北部和四川丘陵棉区春播种植。但需要注意的是,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国欣棉35。
国欣棉35,以其卓越的抗虫性和高产性能,正成为长江流域棉农们的新宠。它不仅提升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也为棉农们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