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棉研25号——棉花界的绿色革命
在山东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鲁棉研25号”的棉花品种正在引起一场农业革新。它不仅是一个高产的棉花品种,更是一个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鲁棉研25号,原代号鲁8H7,是由山东省农科院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杂交种。它以抗虫品系95-823为母本,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AR3为父本,经过精心选育,展现出了卓越的杂交优势。在2001-2002年的区域试验中,鲁棉研25号的霜前籽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271.03公斤和111.46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中棉所29号,分别增产了10.3%和23.2%。
这种棉花的生长周期为132天,比新棉33B早熟一天,植株具有塔形结构,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株高约102厘米,茎秆茸毛丰富,单株结铃能力高达19.3个。鲁棉研25号的铃重平均为6.2克,形状卵圆,吐絮顺畅。此外,它的霜前衣分高达41.2%,籽指11.0克,霜前花率高达93.1%,僵瓣花率仅为1.4%。
在抗病性方面,鲁棉研25号表现出对枯萎病的耐受性,虽然对黄萎病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它的抗棉铃虫能力显著,这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更为友好。经过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测试,鲁棉研25号的纤维品质也相当出色,纤维跨长达到30.4mm,整齐度85.3%,比强度29.5cN/tex,伸长率7.0%,马克隆值4.9,反射率74.2%,黄度7.8,纺纱均匀性指数140.7。
在栽培技术方面,鲁棉研25号每亩适宜种植密度约为2500株。它需要重施有机肥作为底肥,并且要灌足底墒水,合理搭配氮、磷、钾肥,尤其在花铃期要重施肥料。此外,适时适量的化学调控也是保证鲁棉研25号健康成长的关键。在病虫害防治上,需要注意蚜虫、棉红蜘蛛、棉叶螨、盲椿象、烟飞虱等非靶标害虫的防治。
至于制种技术,父母本的配比建议为1:5-8,母本田的密度为1800-2000株/亩,父本密度则为3000-3500株/亩。7月10日至8月15-20日前开的花需要进行去雄授粉,以确保全株杂交制种的成功。
鲁棉研25号以其高产、优质、抗病和环保的特性,在山东省适宜地区作为中熟杂交品种推广种植,为当地棉花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