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培育的山药新品种“白莳药16”——高产抗病,品质优良
在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白莳药16”的山药新品种脱颖而出,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优良的食用品质,成为当地农业的新亮点。该品种认定编号为浙认薯2021002,由刘伟明、何贤彪、林飞荣、刘也楠、黄立飞等育种专家经过多年努力,从白莳药农家种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
“白莳药16”的生育期大约为180天,与对照品种相似,但展现出更强的生长势和耐迟收的特性。其基部分枝数在3到8个之间,主茎绿色且长达4.3米,茎右旋且有棱翼,无零余子。叶片为绿色卵形,叶缘光滑,叶开展度为19.9×9.8厘米。单株结薯通常为1个,偶尔为2个,薯型为圆柱形,薯皮棕黄色,薯肉白色,须根数中等。块茎长度达到32.9厘米,直径11.3厘米,单株块茎重1.6公斤。
在营养成分方面,“白莳药16”同样表现优异。干物质含量为23.8克/100克,淀粉含量为14.2克/100克,可溶性糖含量为3.8克/100克,蛋白质含量为1.62克/100克。鲜薯蒸煮后口感细腻带糯,带有甜味,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值得一提的是,“白莳药16”在炭疽病的田间抗性上表现出色,病情指数仅为6.7,这使得它在病害防控上具有明显优势。在产量方面,2015年和2016年的多点品比试验中,鲜薯平均亩产分别达到2463.5公斤和2318.2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46.6%和116.7%。两年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390.8公斤,比对照增产73.9%。2017-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鲜薯平均亩产2255.0公斤,比对照增产34.3%。
栽培“白莳药16”时,建议栽培密度为1200-1500株/亩,并采用搭架栽培方式。施肥策略上,应控制氮肥,增加钾肥,以避免植株徒长。
综上所述,“白莳药16”以其高产、抗病和优质食用特性,被认定为适宜在台州地区种植的山药新品种。它不仅能够为当地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美味的食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