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麦189:高产抗盐碱小麦新品种,助力农业新发展
京麦189,一个由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耐盐碱特性,为我国小麦种植带来了新希望。这一品种的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59,其育种者和申请者均为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为BS237×CP8457。
在北部冬麦区水地组,京麦189展现出了其卓越的生长特性。全生育期长达257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长,叶色灰绿,分蘖力强,株高86.6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和穗层整齐度均表现良好。穗型为长方形,长芒,红粒,籽粒硬质且饱满。亩穗数达到37.6万穗,穗粒数38.3粒,千粒重43.9克。在抗病性方面,京麦189对条锈病高感,对白粉病和叶锈病中感。品质检测显示,籽粒容重两年分别为809克/升和799克/升,蛋白质含量两年分别为15.4%和15.2%,湿面筋含量两年分别为35.9%和35.0%,稳定时间两年分别为5.6分钟和2.4分钟,吸水率两年分别为58%和59%。
南疆耐盐碱冬小麦组的京麦189同样表现出色,全生育期252天,幼苗匍匐,叶片宽长,叶色灰绿,分蘖力中等,株高78.2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和穗层整齐度均表现良好。穗型为长方形,长芒,红粒,籽粒硬质且饱满。亩穗数38.2万穗,穗粒数42.1粒,千粒重43.8克。抗病性方面,对条锈病高感,对叶锈病和白粉病中感,耐盐等级为1。品质检测显示,籽粒容重两年分别为820克/升和820克/升,蛋白质含量两年分别为15.5%和13.8%,湿面筋含量两年分别为39.4%和33.3%,稳定时间两年分别为1.9分钟和2.1分钟,吸水率两年分别为61%和58%。
产量表现上,京麦189在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的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82.0千克,比对照中麦175增产6.0%;2019-202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1.2千克,增产7.0%;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9千克,增产7.5%。在南疆耐盐碱冬小麦组的2019-2020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466.5千克,比对照新冬20号增产5.5%;2020-202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8.8千克,增产15.5%;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9千克,增产15.1%。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京麦189适宜在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的10月1日至10日播种,亩基本苗20万至25万,晚播适当增加基本苗。施足底肥,浇足底墒水,每亩小麦专用肥40至5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尿素10千克,保证一次全苗。冬前适时浇足冻水,保证安全越冬。春季根据墒情浇返青水,重施拔节水肥,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及时浇好扬花水和灌浆水。适时除草,扬花灌浆期及时防治蚜虫、锈病、白粉病等病虫害。南疆耐盐碱冬小麦组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25日至10月5日,亩基本苗25万,晚播适当增加基本苗。施足底肥,浇足底墒水,每亩小麦专用肥40至5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尿素10千克,保证一次全苗。冬前适时浇足冻水,保证安全越冬。春季根据墒情浇返青水,重施拔节水肥,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及时浇好扬花水和灌浆水。适时除草,扬花灌浆期及时防治蚜虫、白粉病、条锈病等病虫害。
京麦189以其优异的产量表现和耐盐碱特性,通过了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