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先锋,棉农新希望——中生棉16号
在广阔的棉田里,一种新型棉花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抗虫性能和早熟特性,为棉农带来新的希望。这就是“中生棉16号”,一个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疆惠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转基因抗棉铃虫早熟常规棉花品种。
“中生棉16号”以其国审棉20243002的审定编号,展现了其官方认证的权威性。这个品种的诞生,源于中生棉17号与GK12的杂交,目标性状直指抗棉铃虫,转化体名称与品种名称相同,体现了其专一性。拥有农基安证字(2020)第125号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更是为其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仅为117天的“中生棉16号”展现出了早熟的特性。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叶片深绿,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其强健的植株形象。单株结铃7.5个,铃重5.5克,衣分43.6%,子指9.4克,霜前花率高达99.8%,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其高产潜力。
“中生棉16号”不仅在产量上表现出色,其纤维品质同样令人瞩目。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达到30.6毫米,断裂比强度32.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2,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优秀的纺纱性能。此外,其高抗枯萎病和耐黄萎病的特性,更是为棉农减少了病害的担忧。
在产量表现上,“中生棉16号”在2022-2023年的联合体试验中,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7.9%、11.1%和11.3%,显示出了其显著的增产优势。
栽培技术要点的明确指导,使得“中生棉16号”的种植更加科学和高效。从适期播种到合理密植,从化学调控到肥水运筹,再到病虫草害防治,每一步都为棉农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最终,经过严格的审定,“中生棉16号”以其优异的表现,通过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西北内陆北疆、河西走廊早熟棉区春播种植。这不仅是对“中生棉16号”品质的认可,也是对棉农辛勤劳动的回报。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的提醒,更是体现了对棉农负责任的态度。
“中生棉16号”,一个新时代的棉农新选择,以其抗虫、早熟、高产、优质的特性,正成为棉田里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