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粳7号——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骄傲

2024-08-15 03:12:48

在吉林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平粳7号”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当地农民的骄傲。由吉林省平安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自2000年通过98P42/5186与T21的杂交选育以来,已经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平粳7号的植株平均高达102.6厘米,株形紧凑,叶片直立,展现出极强的分蘖能力,亩有效穗数可达20.1万。其穗部特征尤为突出,穗大粒多,平均每穗粒数高达156粒,结实率高达84.8%。谷粒呈长椭圆形,长宽比为2.0,颖壳黄色且无芒,千粒重达到24.0克。

在品质分析上,平粳7号同样表现优异,糙米率83.3%,精米率75.8%,整精米率75.4%,粒长5.1mm,垩白米率仅为8%,垩白度0.7%,透明度达到1级。此外,碱消值7.0级,胶稠度83mm,直链淀粉含量17.2%,蛋白质含量7.5%,均符合一等食用粳稻品种的品质要求。

抗逆性方面,平粳7号在苗瘟和叶瘟方面表现出中抗性,尽管在某些年份的特定地区出现了穗瘟重病点,但其整体抗性表现仍然值得肯定。作为晚熟品种,其生育期约为146天。

产量表现上,平粳7号在2004至2006年间的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关东107,增产幅度在2.2%至6.1%之间,显示出良好的产量潜力。

栽培要点上,平粳7号推荐稀播育壮秧,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栽培密度为行株距30×20厘米,每穴2-3棵苗。施肥方面,建议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公顷施纯氮135-150公斤,纯磷80-100公斤,纯钾90-100公斤。田间管理上,以浅、深、浅水灌溉方式为宜,并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平粳7号的适应区域为吉林省通化地区以外的晚熟区,这一品种的成功培育,不仅提升了当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