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湘糯玉1号:重庆市的糯玉米新宠
在重庆的山川之间,一种名为科湘糯玉1号的杂交糯玉米正悄然成为当地农业的新亮点。这个由重庆蔬吉农业有限公司引进,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培育的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势,为重庆市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湘糯玉1号的生育期较短,从出苗到采收仅需92天,比当地的渝糯7号早熟6天。它株高208厘米,穗位高76厘米,株型半紧凑,叶色浓绿,展现出健康的生长态势。果穗呈长筒型,籽粒纯白,排列整齐,穗轴白色,穗长21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5.4行,行粒数40粒,秃尖0.3厘米,出籽率高达87.6%,鲜籽粒百粒重28.2克,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其出色的产量潜力。
在2019年的适应性试验中,科湘糯玉1号的表现尤为突出,5点平均亩产达到896.8千克,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10.6%。此外,它还具有中抗纹枯病的特性,这为农民减少了因病害带来的损失。
栽培科湘糯玉1号,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点。春播时间应在3月20日至4月2日之间,地膜育苗或全膜覆盖栽培可以提早10天左右播种。每亩用种量2千克,育苗移栽用种量1千克。种子催芽和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合理密植与科学施肥,都是保证产量的关键。行距6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亩种植3000至3500株为宜。施肥要以有机肥料为主,重施基肥,早施追苗肥和穗肥。
采收时机同样重要,应在抽丝后20至28天左右进行,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食用品质。此外,还有几点风险提示需要注意:地温需稳定在12℃以上方可播种育苗,室外育种采用双膜覆盖;室内催芽温度需保持在28-30℃,否则可能会导致烂籽,影响发芽率;移栽后需覆盖地膜和拱膜,以防植株矮小,影响产量;与有色玉米隔离种植,以防串粉形成花棒;注意病虫害防治,以免减产或绝产;生长期温度过低会影响植株生长,导致抽穗现象,影响产量;授粉时如遇高温或雨天,可能会导致授粉不良,出现结实不良或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