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业新突破:浙397S水稻不育系的育种奇迹

2025-09-01 05:16:23 发布

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浙397S的水稻不育系以其卓越的特性和潜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品种,审定编号为浙审稻(不育系)2020001,由刘庆龙和祁永斌两位育种专家领衔研发,其亲本源自湘陵628S与Z03-423的结合。

浙397S以其早熟早籼的特性脱颖而出,植株矮小而株型适中,展现出强大的分蘖力和浓绿的叶色。剑叶短挺,穗型大而着粒密集,千粒重较高,谷粒呈长粒形,稃尖和柱头均无色,这些特征使得浙397S在田间表现尤为引人注目。经过细致的考察,我们发现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分别达到了68.11%和46.0%,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巨大潜力。

在育性、品质与抗性方面,浙397S同样表现不凡。经过2000株群体考查,不育株率达到了100%,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败育率也达到了100%,主要为无花粉型不育花粉。此外,该温敏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起点低于23.5℃,这一特性对于温敏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至关重要。在品质方面,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达到了70.8%和53.6%,米粒长6.9mm,长宽比为3.1,这些指标均显示出浙397S在稻米品质上的优越性。然而,它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弱,对褐飞虱的抗性为中等。

综合审定意见,浙397S作为一种籼型温敏两系不育系,不仅田间生长整齐一致,繁茂性佳,而且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它抗稻瘟病,虽然对白叶枯病敏感,但中抗褐飞虱。根据NY/T1215-2006标准,浙397S完全符合两系不育系育性转换的要求,预示着它在现代农业育种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