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杂17号:高产油菜新品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在现代农业的浪潮中,核杂17号油菜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优势,成为油菜种植的新宠。这款油菜品种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以其独特的品种来源4166CA×HF08,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农业价值。
核杂17号是一种甘蓝型杂交油菜,其株高可达165厘米,拥有一次有效分枝9.1个和二次有效分枝9.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约为450个,每角粒数大约22粒。这种油菜的千粒重为3.69克,含油量高达43.79%,芥酸含量低于1%,硫苷含量为23.63μmol/克。这些特性使得核杂17号不仅在产量上表现出色,更在品质上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在抗病性方面,核杂17号对菌核病的抗性较低,抗倒性中等,这使得它在面对不利环境时仍能保持稳定的生长。在两个生长周期中,核杂17号的亩产分别达到了209.65千克和175.84千克,相较于对照品种秦优10号,分别增产了9.6%和10.5%,这一显著的增产效果,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栽培核杂17号油菜,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点。建议在10月中旬直接播种,或者在9月25日左右育苗,秧龄控制在40至45天,并在三片真叶期使用150ppm的多效唑。11月上旬进行移栽,每亩种植密度约为8000株。在施肥方面,需要重施基肥和随根肥,早施苗肥和腊肥,控制薹肥,巧施花角肥。每亩大田施用纯氮15千克(相当于35千克尿素),纯磷6千克(35千克过磷酸钙),纯钾5千克(氯化钾10千克),春前和春后用肥比为3:1。此外,大田沟系配套,确保下雨后不积水,同时要做好花期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核杂17号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市)秋季播种,为这些地区的油菜种植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品种耐湿性一般,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要特别注意沟系配套,防止因田间积水而引起渍害。
核杂17号,以其高产、优质和抗病的特性,成为了油菜种植的新选择,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