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墨西哥湾扇贝的人工育苗与成长之旅
探索海洋的奥秘,我们发现了一种珍贵的贝类——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这种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扇贝,以其高肉率和快速生长的特性,成为了养殖业者的宠儿。然而,由于其对低温的敏感性,北方沿海的养殖并不理想。幸运的是,东海海域的适宜条件为这种扇贝的养殖提供了新的舞台。
在1996年,农业部启动了“北方种群墨西哥湾扇贝的引进”课题,随后浙江省科委也加入了“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研究”的行列。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科研人员成功培育了近6亿颗附着稚贝,土池和海区的中间育成率达到了令人鼓舞的45%。现在,让我们揭开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技术的神秘面纱。
亲贝的选择是育苗成功的第一步。我们挑选壳高5.0cm以上的一龄成贝,它们壳色鲜艳,活力充沛。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后,这些亲贝被安置在室内,开始它们的蓄养育肥之旅。春季的3月中下旬,当水温适宜时,亲贝被放入池中,开始了它们的摄食生活。
日常管理是确保亲贝健康成长的关键。每天的换水、水温控制、投喂和光照调节,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用人工培育的单胞藻类作为主要饵料,辅以藻粉、干酵母等,确保亲贝的营养均衡。
催产和孵化是育苗过程中的高潮。成熟的亲贝在经过处理后,被放入沙滤海水中,水温略高于培育水温,以促进精卵的排放。受精卵在经过20至24小时的孵化后,变态成D形幼虫。
浮游幼虫培育阶段,我们精心挑选活力好的幼虫,并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进行培育。水温、盐度、pH值和光照都被严格控制,以模拟自然生长环境。
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是幼虫成长的转折点。当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我们向培育池中投放聚乙烯网片作为附着基。稚贝培育阶段,我们加大换水量,并根据水体中藻类的密度控制投喂量。
最后,中间培育阶段,稚贝壳长达到1.0mm左右时,它们被移入土池或海区进行进一步培育,直至壳长达到0.5cm至1.0cm,用于养成。
这就是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的全过程,每一步都凝聚了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通过这些技术,我们不仅能够培育出高质量的扇贝苗种,还为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